202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期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 5 月 30 日成功举办 “心影相随 光影疗心,青春同行” 活动,百余名学生在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的交融中,开启心灵探索之旅。

本次活动邀请到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刘桂荣妙运用电影这一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载体,将抽象的心理知识具象化。刘桂荣以多部经典影视作品为引,结合安吉罗、王尔德等名人名言,深入阐释爱自己的核心内涵。她提出的无条件自我接纳、高自我价值感、发自内心配得感三大信念,借助影视角色的成长历程生动呈现,让学生在观影共情中领悟心理学知识。
专家对谈环节,刘桂荣围绕学生心理健康热点,以影视角色应对压力的策略为切入点,解析其与学生考试焦虑的关联,提出 “自我对话”“回忆训练经历” 等实用缓解方法,并强调提前学习练习的重要性。针对压力导致的逃避行为,她通过 “替代性成就体验” 理论,结合影视中的逆袭故事,为学生重建信心指明方向。同时,她分享权威型 “和善而坚定” 教育模式对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作用,以真实案例为证,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路径。
现场互动不断升温,有同学提出家庭关系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吉塔和父亲的冲突让我想到和父母的矛盾,该怎么沟通才能不伤害彼此?” 刘桂荣随即带领大家复盘影片中的沟通场景,模拟 “和善而坚定” 的对话方式,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在表达需求时既坚持自我,又尊重对方。你来我往的互动中,《摔跤吧!爸爸》的情节化作实用的心理应对策略,让同学们在沉浸式讨论中收获满满 “心理干货”。
在绘画疗愈及团体辅导环节,影视艺术的疗愈力量得到充分展现。学生观看《摔跤吧!爸爸》后,将观影感悟转化为艺术创作,一幅幅画作成为内心世界的镜像。刘桂荣现场解读作品,挖掘色彩、构图背后的心理密码,深度诠释艺术表达对情绪疏导和自我认知的疗愈价值。学生们还通过 “能量卡片” 为画作赋予积极寄语,将艺术创作升华为心理建设的实践。这种创新的互动体验,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深化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心影相随” 活动是我校参与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之一,通过电影赏析、互动体验、专家解析等创新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影视艺术的情感共鸣特性深度结合,力争为高校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养提供实践范本。

未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将充分依托学院专业优势,创新开发更贴合学生需求的影视心理课程与实践活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在校学生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同时,聚焦师范生培养,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着力为基础教育输送兼具专业素养与育人情怀的优质师资。力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贡献高校力量,护航学子成长之路。
初审|苏睿
复审|刘若杨
终审| 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