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工作的“为”与“不为”——学校举办辅导员心理健康专题沙龙

时间:2024-12-20浏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专业性与精准性,明确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工作中的职责边界,帮助辅导员们更好地把握在学生心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助力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且人性化的校园心理健康支持体系。12月18日上午九点,学生工作部(处)邀请山东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朱敏在章丘校区团体心理活动室举行了主题为《辅导员心理工作的“为”与“不为”》的辅导员沙龙活动。各学院近三年参加工作的青年辅导员老师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朱敏首先分析了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新情况,多方面解读了大学生的困境,比如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的困扰,让辅导员们更加了解当代学生的现状。清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中初级辅导员的三个任务。并就辅导员心理工作的为与不为,详细列举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工作中“应为”之事,补充了危机识别的“四六法则”。同时,针对辅导员容易陷入的一些“误区”,也就是“不为”之处,做了重点提醒。青年辅导员们纷纷表示会牢记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发现、引导以及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

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辅导员们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在学生心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与典型案例。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探索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工作路径,现场气氛热烈且融洽。

通过本次辅导员沙龙的交流研讨,大家对辅导员心理工作的“为与不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全体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会更好地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撰稿|李心雨

初审|苏睿

复审|刘若杨

终审| 李玮

返回原图
/